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回望百年乡建,聚焦乡村振兴

时间:2022年04月27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乡村建设作为应对国内外危机及回应“三农”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实践,一直内嵌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而如何构建支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理论并充分诠释其话语体系,需要深化对历史时期乡村建设的认识。4月26日下午16:00,文化移通云讲座研讨会带来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的《激进斗争史之外的乡土中国百年建设史》讲座,引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乡村建设。


“战争的根源是产能过剩引起的经济市场冲突。”温铁军教授以美国为例,说明生产过剩在西方表现为重大危机,从而最终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便把所有生产过剩的国家,在欧洲大陆上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摧毁。二战的胜利者恰恰是具有幅员辽阔的大陆优势国家,即美国和苏联。因为他们可以把由生产所形成的生产能力转向内陆建设,于是美国和苏联就成为了二战以后的双寡头地缘政治垄断。由于二战使得所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重创,大家把黄金白银都送给了美国,于是美国便占有了全世界60%以上的黄金,甚至可以发行全球70%的货币。


通过对美国的分析,温铁军教授提出要理性看待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身处亚洲,我们是一个原住民的地区,中国大陆尽管有56个民族,但我们还是原住民大陆。因此我们没有经历过殖民化,不应该参照殖民化国家的经验改造自己的国家。我们要在上一代人的经验下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温铁军教授把我国百年来的乡土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民国时期,大批地方乡绅与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探索地方自治与乡村自救之道。接着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乡村的命运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剧变。一方面,农民得到了更高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传统的农村社会关系也受到了冲击。“上山下乡”运动,更使得整整两代青年人,几乎每个人都与乡村发生了羁绊。最后是现如今,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九大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是为乡村提供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大学生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名师课堂办公室: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