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美”的缘起因果

时间:2020年12月17日 19:25    来源:    作者:    阅读: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总是对美好的事物一见钟情,却没有思考过这些东西为什么被称作“美”?那么“美”又是怎么产生的?12月16日下午4点,在第三教学楼3303,赵伶俐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并结合生活例子为同学们讲述了美的起源。

美的存在依赖个性与创意。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待就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就像苏格兰黑山羊定律,通过偶然的一只黑山羊,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不同思维下的不同看法,而每个人所产生的个性成为个人的创意,抓住创意就能让身边的事物变美,哪怕是一条围巾,一面白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试想人如果生活在一个没有美的环境中,就像日日喝着寡淡无味的稀饭,没有营养,也没有任何滋味。正是审美需求,促使人哪怕是在原始时代,也要去追求美,创造艺术。在不用担心生命安全时,人的一生其实都在追逐美的道路上。丰富多彩的审美现象源自人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对世界与对自身的一种理解,也包括对某种行为方式的认同。例如,你认为花美,所以你会喜欢花,会花费金钱去购买,会花费时间去培育。

 人类所提出的七大艺术,都是起源不同时代人们的发现以及所追求的宗教、生活等。所以艺术不仅是个人的灵感,无独有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并分为不同紧密程度的群体。这些群体由于具有某种相近或相同的审美观点、审美标淮和审美能力,而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相同的审美感受,就称为美感的共同性。美感的共同性也叫美感的普遍性,它表现在同一时代的民族、阶级、阶层之中,也表现在不同时代的民族、阶级、阶层之中。审美的共同性对于自然美、产品外观造型美以及艺术形式美等不具有强烈鲜明社会内容的审美对象的审美评价,表现得尤为普遍和显著。

除去时代文化等对人们的审美有影响,人们对美的感知也来源于自然生活。大江大河,巍巍山峦,人类最早对于美的认识都来自奇妙的自然。在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构造都源于自然界,机场模仿蜂巢的构造,板凳模仿鸡蛋的外形,类似蔬菜的碗,如同树叶一样的笔等等,人们通过仿生表达着自己的审美,也体现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理科的跨界思维来看,仿生这种行为就是生物结构的重组,类似于化学中的元素重构,同一元素构成了更多不同的元素,而仿生则是同一外表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事物。这样的创意带给人们新鲜感,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审美。

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希望把“美”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生活中从不缺少美,一草一木皆是“美”的来源。




(名师课堂办公室:陈文娟 罗昕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