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良法与善治

时间:2022年10月24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北宋王安石在百余年前便已提出了依善法治国的政治思想,我们不禁思考思考:“何为良善?何为法治?”10月21日下午4点30分,文化移通线上研讨会带来了罗翔老师的讲座《良善生活与法治》,为师生们揭示了良善生活法治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不善,是违背其本性的。在婴儿呱呱坠地之时,什么也不知道,却可能在后天不好的社会环境中逐渐迷失。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是极为重要的,而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来维持的,因此法律手段必不可少。罗翔老师通过“孔融让梨”与“奥古斯丁偷梨”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迫与管制,那么我们的社会可能会像一场乌托邦实验。因而法律需要以惩罚为后盾来维护社会秩序,如此才能以法治孕育出良善生活。

“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有很多,如道德、宗教;相对于这样的内在手段,法律则是一种外在手段,它可以强制堵住我们内心的幽暗。如果法律没有背后的强制力,连最低的道德都不会被捍卫,那整个道德的大厦就会摇摇欲坠。

"法律作为入罪的基础,而伦理作为出罪的基础。"在生活中遇他人遭遇危险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我们不应该退缩,因为社会道德鼓励和容忍的行为绝对不可能是犯罪,也不应该被定罪。

通过罗翔老师的分享,我们知道:只有真真正正的尊重,才是法律的要义所在,才是普遍的良善生活的来源。法治以民,当以良法而以民,以良法而治,方才能形成为良善生活。愿我们真正能够在法治中过良善的生活,做法治之光。



(名师课堂办公室:瞿敏 张永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