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传统文化中的“知”与“智”

时间:2020年12月06日 10:23    来源:    作者:    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家园,而那些经典书籍,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存留下来的宝藏,是精神的食粮。12月3日晚,高文强老师在缤果大剧院,带领同学们一起进入经典中的“知”与“智”。

那些经典书籍、文化对人们真的重要吗?高文强老师从“知”与“智”两个方面入手,为同学们强调优秀经典的重要性与交流目前对待经典文化的看法。“知”代表知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固化的东西;“智”代表智慧,是一种审美,一种思考。而现在大部分人对待中国优秀文化的态度就是“重知轻智”,如高文强老师举例所说:《红楼梦》作为传统文化经典,它的发行量巨大,但是据豆瓣网统计3000条读者的微博微信留言,《红楼梦》在“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前十名中位列第一。高老师问当时在场的同学们有多少人阅读过《坛经》时,只有寥寥几人。《红楼梦》和《坛经》都被称是经典中的经典,但知之甚少,智之更少!当代学生更注重去“知”“智”那些要求背诵的课本知识,像这类经典名著,大家总是抱着“知”的态度。这无疑是给我们一个警醒,知识是由老师家长所传授,习惯了被传输一种想法,将成见当成真理去思考问题,去判断、去选择自己的决定。

那我们自己的思考呢?关键在于一“悟”字。而“悟”为三“忘”:忘言、忘法、忘名。忘言,似庄子舍筏登岸,得意忘言;忘法,似《春风化雨》中愤然撕书,法无定法,智本自有;忘名,似《你的名字》中的单纯感情,依智不依书,依法不依人。

了解智在何方,何以得智,这便是解决“重知轻智”的方法。其一,经典有智。文学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是超乎想象的,而不同经典中的智慧也是不同的。《论语》智在仁性、《庄子》智在天性、《坛经》智在悟性、《红楼梦》智在爱恨,不同的智慧带给阅读者不同的感悟,这些感悟在未来或多或少会帮助阅读者解决日常中所遇到的问题。其二,智皆融通。不同优秀文化背后的大智慧是相通的。《罗马典故》中说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理人间处处是智慧。打通各个文化固有的观念,不只是为了增加情操,更是因为每一个智慧都是对世界社会的反映,每一个智慧都拥有着无法想象的人生感悟。

以祈求无限靠近所谓的权威标答为目的,以言语间“引经据典”的炫耀为目的的“腹有诗书”,其气未必自华。我们阅读经典,了解优秀文化,不能只是为了目的,更需要从内心出发,找到诗和远方。


提问环节

问:请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可以突破成见呢?

答:我们总是被很多的成见所遮蔽了,或者说这种智慧也就被其所遮盖住了,当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去获得这样一种智慧的。就像刚才说的,我们现在形成了很多智在成见,其实我觉得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智慧跟别人就是有不一样的,但到底哪一个适合于你?你心中的那个智慧只能靠你自己去寻找,自这样就彰显了人生的意义或价值。但是如果用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说,就是去寻找你心中的大志之士,去寻找适合于你认识世界的方式。不要想别人是如何去看世界的,而要找准自己应该如何去看时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人生总有一条路只适合于你,而这条路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去成长!




(名师课堂办公室:李桂蓉 郑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