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课堂】儒家之道,孝德当先

时间:2022年10月26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美,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和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0月25日晚7点,“文化移通云课堂”播放了中国人民大学肖群忠教授的《儒家道德八讲》,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孝的三种基本含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

肖群忠教授先从“天地,祖先,父母。”三个层次论述孝道的本义。荀子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意思是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长是政治的根本。没有天地,怎么生存?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天下太平?而我们为人最先就要懂得感恩,不忘本,不忘恩,这是孝德之根本。

孝有三种基本含义,何为孝?第一,尊祖敬宗。儒家思想里的尊祖,除了要敬重在世的前辈外,更重要的是讲究对祖宗的祭祀。敬宗是尊重宗子的权威,服从他的领导,认同他所代表的组织——宗族。传统文化里讲究的辈分,其实也是重视孝德的体现。第二,善事父母。孝道的第一体现就是要孝敬父母,在说文解字中,孝意为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可见在文字上的“孝”就已被赋予了具体的含义。第三,传宗接代,养儿育女。在古代,孝道的最终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父母的孝顺,而是要族人事业有成,光大门楣,人丁兴旺。

接着,肖教授为同学们讲到孝的基本规范与衍生规范。基本规范分为事生与事死两个方面。在事生方面,一是要养亲与敬亲,也就是说做儿女的不仅要供养父母,还要敬重父母。二是要居常与侍疾,《弟子规》讲“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有病,子女喂汤药时要先尝试温度是否合适,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用心服侍,寸步不离床。三是要顺亲与谏亲。顺亲是要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凡事以父母的要求为标准,谏亲则是在父母犯错的时候要委婉地提出建议,让父母能改正错误,这也是孝的一种内容。在事死方面,要遵循葬之以礼,儒家文化对于礼数非常重视,双亲亡故要以礼法安葬,这也同样体现在清明节祭拜祖先的传统上。祭祖也是事死的内容之一,即所谓祭之以礼。最后是继志述事,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政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也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继承先辈的志向并将其发扬延续下去。孝的衍生规范有护身守身、忠君和群、睦族尊老,这些都体现了孝之道德。孝的基本规范和衍生规范共同组成了孝道的规范体系。

在最后,肖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孝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重视孝道的传承有利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与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要求社会对于孝道传承必须加以重视。重视孝道的传承与发扬不仅有利于培养中国人的道德责任感,更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心德必须落实与行德,孝道不仅是儒家哲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道德品质。”肖群忠教授如是说。




名师课堂办公室:陶宇航 陈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