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课堂】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

时间:2022年05月07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他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他生在盛唐,盛唐成就他豪迈的诗篇,他飘逸的诗意也造就了盛唐一个高度,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5月6日晚7点“名师课堂线上录播课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韬光教授为我们讲授《唐诗美学》课程,再次带我们畅游“诗仙”李白的世界。


李白,大唐史上最亮的一颗星。他传奇的一生,被无数人传颂;他豪放飘逸的诗句,被无数人歌颂。“诗仙”这一称号是时代对李白的肯定。大家最先接触到李白,往往都是这一首最经典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每念到此诗,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就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来,该诗无需太多华丽的辞藻,仅仅几句便“一切尽在不言中”。而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充分表现。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一壶酒,一轮月,他站在高高的山峰,让微风吹起青衫。有人说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几千年才出现一个,因为李白是一代“诗仙”,是“诗人中的诗人,是群山上的高峰。”当岁月的浪潮退去了昔日的尘埃,满腔的抱负藏在心底。“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狂笑一声,便在酒香深处缩放了一株青莲。纵然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也要带上一壶酒,一把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皎洁的月光中舞剑独饮,与明月交谈。他生性狂,为人傲,他脸上带着笑容,笑容中满是无奈。李白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却离他越来越远。“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他心中的大悲苦也只能在诗句中流露。毕竟李白也只是个凡人,有自己的喜怒与悲欢。在人生的逐梦中郁郁不得志,只能远离那喧嚣的繁华,浪迹天涯,以诗酒自恃。


他的一生也颇多不顺,成功的背后往往都夹杂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作为一代“诗仙”的李白也是如此。其实李白的一生中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不顺,5岁至25岁是蜀中游历;26岁至42岁远游求士;然而42岁至44岁入仕;44岁至55岁各处漫游;最后55岁至62岁时他已身经战乱。李白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最后才能写出一首又一首令世人惊叹的绝世诗句。虽是“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依旧兴酣落笔,傲临沧海。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再起之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总会起起落落,连他本人也逃不出这个循环,《行路难》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让自己上升一个高度”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李白,以高傲的神态,站在历史的浪花上,俯瞰众生。他是中国唐诗一座永恒的丰碑。时光可以消磨现实的物质,但带不走精神的永恒。他和他的诗,如同瑰宝,流传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芳香依旧。




(名师课堂办公室:杨有璨 吴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