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展锐意创新之志,让“非遗”生生不息

——马知遥《非遗文化的现代价值》

时间:2024年04月26日 22:05    来源:    作者:    阅读: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2024424日晚19:00,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知遥教授做客我校文化移通——名家大讲坛,并于贤者楼131多功能报告厅开展了《非遗文化的现代价值》主题讲座。马知遥教授从长城与足球是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起,引导大家深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同时向同学们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瑰宝。马知遥教授讲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是保护当地文化的多样性。”在评判一项内容是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需关注四个核心要素。其一,“世代传承”,强调非遗的传承性质;其二,“社区和群体”,突出非遗的社区和民间特性;其三,“互动”与“再创造”,体现非遗的活力与创新;其四,“认同感”与“持续感”,彰显非遗的价值认同和生命力。长城是物质文化遗产,但其建造技艺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足球现在全世界普及,它并不具有社区性,不具有濒危性和稀缺性,因此它们并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是最好的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要树立产权保护意识。马知遥教授讲到他曾经在山西潞城遇到过一位非遗传承者刘海兰女士,她亲手缝制的枕头曾出口海外,为保护自己的产权,她会留下自己的专属印记,保护自己的产权。此外,部分非遗项目通过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市场营销策略,成功实现了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马知遥教授说道:“古老的作品有自己的魅力,但它们还需要在当代更有魅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靠近并喜爱它,要让他们能够主动传播和选择它,这就需要有符合当代审美需要的作品。”在非遗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摒弃其本质,而是要在保护非遗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利用非遗资源,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课后提问环节:

问:綦江的苗族迁徙所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苗族居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您认为如何才能使綦江苗族的非遗更好地发展?

答:古乡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后一道屏障,要使綦江这边的非遗刺绣文化更好地发展,我认为可以围绕所在地的人文历史、神话传说、整体性等多方面去进行挖掘与发展,以此为基础,展开更为有效的宣传与推进。




(名师课堂办公室:范香雨)

(图:任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