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拾遗”初心,学以为己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大学教育对人才培养以及国家建设至关重要,在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正值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因此注重发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优秀人才的土壤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显得无比重要与关键。12月15日下午4点,文化移通线上研讨课为同学们带来了谢维和教授《大学之道拾遗》的精彩讲座,带领大家一同思考如今我们在大学教育中、大学文化中丢失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拾起丢掉的东西。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国人所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谢维和教授指出人们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往往会有种丢三落四的现象,并用“礼之用,和为贵”、“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可过也”,两个简单的例子,告诫大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丢三落四,否则就会闹笑话。

那么,在大学中我们是否也存在丢三落四的现象?我们遗忘的又是什么?在提到《大学》的首章时,很多人只记得前面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却遗忘了后面几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谢维和教授指出,后面被我们所遗忘的部分,实际上就是为学之本的修身。什么是修身?谢维和教授用《论语》中的三纲:明德、亲民、至善,给我们做了具体的阐释,例如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内修和外治之间就是修身

如今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会丢掉如此重要的东西呢?是因为粗心大意吗?并非如此。谢维和教授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我们忘掉了为学的初心—“学以为己”。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今之学者为人,但能悦之也。”谢维和教授用《颜氏家训》中的名言告诫在大学中的广大师生不能忘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能走学以为人,学为悦人的错误道路。如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亟待实现。谢维和教授用梅贻琦先生《大学一解》中的“学以为己”与苏格拉底的“学以知己”作对比,指出“学以知己”停留在认识自己的层面,但“学以为己”更近一步,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在认识自己后要提高自己。“学以为己”更胜一筹,因此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关于如何重拾学的初心“学以为己”,谢维和教授借用潘光旦先生在《大学一解》初稿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定、静、安、虑、得是修身的五步功夫;而所谓修养者,固非履行此五步功夫不办也,言明了答案。定即要有能拒绝外部社会诱惑的定力,静即摒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安即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做事,虑即考虑问题要处事精详,得并非得到启发或者具体的东西,而是做人做事得当、得体。同时得也是定、静、安、虑之后修身的最高境界。

除此之外, 我们还丢掉了其他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捡回来呢?“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谢维和教授用格兰特在《历史的教训》一段话,启发大家思考。同时,他认为:只有实现教育自,我们才能文化自信,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需要继承和创新,这样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发展。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谢维和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今大学教育乃至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遵从谢教授的教导,重拾为学的初心“学以为己”,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名师课堂办公室:张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