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幸福的真谛—完满的人生

时间:2022年10月20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所以“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有的人追求物质的享受,有的人追求权力和地位,有的人追求一生平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10月19日下午4点,文化移通线上研讨课带来了彭凯平教授的《求解幸福》一课,彭凯平教授用积极心理学介绍了他对“幸福”的感悟和理解。

彭凯平教授解释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谈幸福,积极心态、心理和中国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是在整个中国社会需要积极构建社会正能量、增强老百姓幸福感的大背景下,要不断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社会进步发展,彭教授对很多人进行了心理测试和研究,怎么给老百姓带来幸福感?80%的中国人不能从工作当中得到快乐,同时中国人在工作中感到幸福的人在世界上工业化的国家里面排在倒数第一。因为很多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服务和任务。从而不能让自己再工作中感到舒心愉悦和幸福,彭凯平教授说,虽然我们的工作外在的环境不能改变,但要改变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可以试着把工作当作获得幸福的方法获得快乐感。

彭教授认为之所以2017年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中,中国在此榜单上仅排在了第79位是因为社会做公益做慈善、捐赠的严重不足、人们直接缺少最基本的信任同时泛化社会信任度偏低和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也偏低同时也是中国幸福排名的最重要的原因。彭凯平教授认为只有科学、积极的心理学才能帮助我们帮助社会寻找幸福,彭教授也一直在努力的增强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引领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为什么我国的人民幸福指数仅仅处于世界中流水平?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国人们的幸福感?彭凯平教授认为中国富人愿意做社会公益、捐款的比例很低同时这个比例还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一,别人一句正面的话会让我们觉得自成一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减少泛化到社会导致社会信任度偏低,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幸福感。当今中国正在向现代化建设靠近,除了要增强本国的军事政治经历实力以外,心理建设、心态调整、社会深层次的因素更要为重视。

彭凯平教授认为心情上的愉悦、生活得到满足和满意、性格乐观开朗、感受到幸福以及美好的平德和积极的心态和行为都会增加人民的幸福感。最后,彭教授还介意向老百姓提问“你福流过吗”,“福流”的意思是连续不断的幸福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不缺乏“福流”体验。就如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万斯,由于他从小贪玩,在宾客面前丢了面子,遭到了他们的批评,万斯恼羞成怒掀翻了他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房。万斯从小厌恶读书,但从《茶经》受到了启发,到了物我两忘的同时得到了幸福感。建立良好心态,调整积极的心理宣传和建设,才能让我们获得幸福感,让老百姓自身获得幸福感,提高社会的信任度,提高中国的幸福指数。

一直以来学校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大量的完满教育实践平台和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发挥特长,增强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为学生未来完满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名师课堂办公室:汤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