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理性思辨——民国学术的见解

时间:2022年04月21日 19:00    来源:    作者:    阅读:

近年来,伴随民国题材历史读物与影视作品的普及,“民国热”的风潮从学术界刮到坊间,成为大众瞩目的一个热点话题。关注历史文化和学术问题本是一件开卷有益的好事,但是少数文人和社会民众,总是放大民国文化与学术,盲目推崇民国的一切,将其作为一种审美标准、价值标准,进而在今昔对比中是古非今,便有些“不对味儿”了。为了使青年大学生学会如何理性对待民国学术,4月20日下午4点30分,文化移通云讲座研讨会,由葛剑雄教授带来《理性评价民国学术》主题云讲座。


葛剑雄教授首先提出了“如何看待民国学术”、“我们是否高估了民国学术”等问题。民国时期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当时的学术发展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但当下公共话语以及学术界都存在一种高估甚至是神化民国学术的现象。葛剑雄教授认为,理性看待民国学术,要明白何为“学术”,“学”即知识与学问,而“术”则指应用、教授、传播。“学”的能力、过程、手段和成果,这意味着,有好的“学”并不一定会有好的“学术”。


 对于“何人、如何评价学术”这一问题,葛剑雄教授认为,应以本领域的学术成果为主,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由具备相应学术水平的独立第三方做出评鉴;合格的学术成果的水平高低是相对的,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要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民国时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旧有的乾嘉学派已属强弩之末,现代科学与哲学、考古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及学科规范多是在这一阶段由西方直接引进或从日本转引而来,呈方兴未艾之势。但由于民国持续时间短,尤其是社会安定的时间更短,导致民国学术存在规模有限、专业机构和人员少、经费短缺、社会影响小、国际影响更
小等客观问题。

在北伐战争、八年抗战等环境的影响下大学教授生活困难,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存在问题又如何做好学术问题呢?安定的时间太短,整个国家大学研究机构的人数并且资金极度缺乏。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读书之人无出路只能留洋人本。季羡林被称为国学大师,但是他研究的学问是印度学、梵文,这又怎么能称为国学呢?

葛剑雄教授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民国学术被高估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民国学术过分政治化,要么长期不予承认或轻率否定,要么借肯定民国时期的成果来否定当下;二是学术断层,诸多学科无法正常传承,造成了不正常的想象与美化;三是公众基本不了解真相,加之媒体与网络传播等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共同助长了“神化民国学术”的现象;四是师承效应造成了过度的美化与拔高。


讲座最后,葛剑雄教授谈到:“今天我们既不要站在政治的立场完全否定民国时候的学术成果,但也不能随意拔高,把这个阶段说成是一个黄金时代”。民国学术的兴起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学术研究应该实事求是,任何架空的研究都是在扭曲事实。做事和学习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通向自己的成功之道。




(名师课堂办公室:杨梦琴、李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