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快讯->正文

【名家大讲坛讲座预告】第240讲:卡夫卡与柏拉图:从“地洞”到“洞喻”

时间:2021年04月19日 19:36    来源:    作者:    阅读:

主讲人:曾艳兵

时间:526日(星期),1900-2100

地点:缤果大剧院

嘉宾简介:

曾艳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西方文学与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后现代文学文化研究、卡夫卡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文化之关系研究》。代表著作有:《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东方后现代》《卡夫卡与中国文化》《卡夫卡研究》《卡夫卡的眼睛》《走向比较诗学》《后现代文学文化论稿》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研究》《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另发表译文及学术随笔数十万字。

讲座提纲:

柏拉图的“洞喻说”就是一个卡夫卡式的故事;卡夫卡小说里的“地洞”可以通过柏拉图的“洞喻”来阐释。我们既可以从“地洞”到“洞喻”,也可以从“洞喻”到“地洞”,仿佛它们之间是相通的,尽管柏拉图与卡夫卡生活的年代相距已有两千多年。苏格拉底被判了死刑,我们知道这是莫须有的罪行;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也被判了死刑,我们最终也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罪。然而,他们最终都被执行了死刑,这种情况恐怕并非完全是偶然巧合。“苏格拉底的死竟然有些像卡夫卡笔下的约瑟夫·K”:是苏格拉底的死预示了约瑟夫·K的命运,还是后者回应了苏格拉底的死的意义?卡夫卡对于古希腊哲学并不陌生,或者早年修希腊语时对柏拉图的“洞喻说”就心有戚戚;柏拉图的“洞喻说”影响深远,常说常新,具有永久的意义和魅力。因此,柏拉图与卡夫卡之间的关联常常被专家学者们提及应该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

讲座书籍:《新大学思维——在移通听讲座》(截止2021年已印发至第9辑)

名家大讲坛听后感征集:凡听讲座的同学,讲座结束后可报名参加嘉宾座谈会。也可将听后感(不少于500字)发至邮箱wenhuayitong@163.com,注明姓名、专业、学号。听后感整理编辑后正式出版。

网络视频地址:http://192.168.200.240(需断外网)

公共邮箱:wenhuayitong@163.com

微信公众账号:文化移通

联系电话:023-42871181

如果您对文化移通有好的建议或是有嘉宾推荐,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