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课堂】溯源德意志之学,探索现代化之光

时间:2020年10月22日 15:50    来源:    作者:    阅读:

大学,一个自由随性的地方;科学,未被完全发现的理性。这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10月21日晚7点,有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称的李工真教授在下里巴人剧场,带领着移通学子一起去追溯大学与科学的奇妙关系,为我们讲解现代化大学发展的曲折历程。



如今,科学与教育依然是世界最为关心的问题,而科学与教育最关键的本质就是重视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有判断力的人才。这跟以前人们思考现代化大学与传统大学的区分、以及德国为什么是“国兴科教”的成功者是有关联的。李工真教授从大学历史的视角,为我们详细讲解第一所大学出现在德意志的原因,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的三次大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对大学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12世纪的欧洲,大学最早是从教堂、议会延伸出来的,主要是以神学为主,带有明显宗教性质,是根据需求形成的。而如今的现代化大学区别于传统大学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思想自由、具有思辨思维。


拿破仑讲过:征服一个民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打击它的知识分子。在谈到国家战略、科教对教育的影响时,李工真教授讲到,中国大学的历史演变与政治有关。一方面处于政治需要,将大学创办在“天子脚下”,能尽揽人才;另一方面,教育也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教育的影响范围很广,看教育的状态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要重视教育。 在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世界慢慢形成了“科教兴国”“国兴科教”两种模式,同时原生型国家与赶超型国家的区别也再次被放大。在英法两国中教育是一种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它们不用刻意去讨论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落后挨打”的现实下,它们是有明确目标的、是刻意的,这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科教兴国下,大学是远离政治的,是非公立性的,是思想自由的,而国兴科教下,就是模式规范化了。


从大学到国家,再从国家到人,实质上终究会归结到人这个层面。在费希特提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时,就是在给人们一个警示和方向。要重视自我决定能力的培养,这也反射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学生去主动的、自觉的学习,而不是追求功利。在有科学的前提下,要学会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而不是盲目随从,因为学习、教育是对知识、真理永无止境的探讨。人类历史是不断被修正的,是从对现实不断的反思中来的。

一个有前途的文化,一定不是关门的文化,一定是一个敞开胸怀接受世界上所有优秀文化特点的文化。我们要站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桩基之上,睁开眼睛看世界。




(名师课堂办公室:秦艺菲 何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