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选修课】在宗教改革中看新教精神

时间:2019年05月17日 19:24    来源:    作者:    阅读:

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的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文艺复兴余波未尽,新生教派崭露头角,社会浪潮的更替,怎能抑制思想的兴起。宗教内外矛盾重重,结局似乎早已涌现。一阵阵狂浪伴随着风呼啸而来,最终神明主义遭受毁灭性冲击,人文主义登上历史舞台。5月16日晚7点,李工真老师在下里巴人剧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次欧洲宗教改革的盛游。

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迅速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由新兴市民阶层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响应,个别国家君主大力支持,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出反映新兴市民阶层要求的基督新教派。从实质上讲,它是一场早期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斗争,并为西欧现代化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从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到各国教会民族化的开端,再到教会的腐败与人民的不满,即是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路德创立的基督新教宣传这种观念:“罗马教廷不过是横在我们与上帝之间的障碍,我们根本不需要它,只要我们自己去读圣经,自己去体会上帝的语言,我们就能够找到与上帝沟通的方法! ”在他对圣经的钻研中,发现天主教会的整套制度及其神学理论实践,远远背离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他悟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而不需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这实际上也就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而肯定了《圣经》的权威。

加尔文与路德一样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教会和国家的权威只能来自《圣经》,人的获救只能靠自己的信仰。他还提出了“预定论”,即所谓“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与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而这种“预定论”,真实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鼓舞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进取精神,恩格斯认为“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市民阶层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加尔文以真正法国式的尖锐性突出了宗教改革的市民阶层性质。

当长达150年的宗教纷争与战争仍然无法确定新教或天主教‘谁是胜利者’,“宽容”便成为了时代的口号。人们开始懂得:只有“宽容”不同的声音,“真理”才能越辩越明。正是这种“宽容”精神,才又一次给西欧带来了“思想自由”的空气,也正是在这种空气中理性的启蒙才成为了可能。

(名师课堂办公室:李维佳、梁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