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选修课】 李工真:《现代大学与科学》

时间:2018年10月16日 16:40    来源:    作者:    阅读:

中学历史书上说:“美国是在战争中崛起的国家。”通过向各国贩卖军火以及租借法案在二战中大发横财,战争结束后,又以极快的速度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10月15日晚7点,双子湖旁的下里巴人格外热闹,大家在讨论声中迎来了李工真老师,以及他关于美国是如何接受流亡科学家的讲座。

首先,李工真老师简单回顾了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并且向同学们提出了问题:“最大的移民国美国在难民潮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李老师看来,美国民间组织、大学接纳的这一批流亡科学家中的含金量十分高,但是在接纳这些人以后的日子中,美国各高校开始弥漫起一种“对外国科学家的恐惧症”的气氛。如何更好地克服这一症状,是美国能否接纳难民科学家的关键。

紧接着,李工真老师从三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美国接受流亡科学家的过程。第一,美国高校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日渐升温,但美国知识界依然对德国暴政进行声讨,并且为接纳流亡科学家做准备。从整体上来看,美国的援救是出于对“知识”的援救,但由于大学都是十分贫穷的,因此有人站出来呼吁社会伸出援手。从执行力上来看,美国高校却对接收难民采取了克制的态度,这也暴露了美国科学界在接受德意志流亡科学家这一问题上显然存在着某种矛盾倾向。随着《移民法》对“难民”和“移民”的区分,加上保守主义和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才能优先原则”,以至于在1937年以前,美国每年入境的德国难民数量都限制在7000人之下。“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变得愈发紧张。在美国高校里,对自身地位的担忧,以及受传统孤立主义的影响,还有对德国事态发展的无知,都汇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混乱的愤慨,并首先在反犹太主义的倾向中找到了表达。

第二,李工真老师为大家讲述了美国高校对流亡科学家的接受。早期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流亡科学家的资助是十分占优势的,一方面是其研究计划启动早,另一方面是自身财力雄厚,诸如此类的流亡中介机构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较为出名的“紧急委员会”在采取行动时会遵从三项原则:(1)宗教平等;(2)年龄在30-58岁和只接收来自美国高校的申请,不接收流亡科学家个人的申请;(3)由于经济上的区别待遇,使美国各高校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抵制情绪逐步得到了化解。事实上,欧洲局势的恶化迫使美国社会开始逐步放弃孤立主义,并且美国各高校和整个知识界对流亡科学家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美国也并不打算让这些科学家“集中化”,而是想使他们放弃“欧洲化”,以适应“美国化”,这样这些科学家才会永远留在美国。

第三,李工真老师向在坐各位描述了美国救援组织的贡献。美国私人基金会对30岁以下的科学流亡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类教会及慈善组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好莱坞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间组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的来说,由于对德国科学家的引进与保留,美国在接收知识难民这方面收获了一个不错的成绩。

美国今天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美国接收的犹太难民所特有的文化知识的“含金量”是不容我们小觑的。正如李工真老师这样评价德国与美国:“当一个地方倒霉时,另一个地方便会幸运。”也许我们今天不够强大,但总有一个正确的决定会改变我们,让我们强大起来!

(名师课堂办公室:陈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