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选修课】郑敬东:下里巴人歌一曲,渝人个个来唱和

时间:2017年12月10日 21:22    来源:    作者:    阅读:

10月19日晚19:00,我们与郑敬东教授再次相约下里巴人,畅谈巴渝文化。郑敬东教授是我国长江三峡文化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能够在他的带领下,了解巴渝文化,是我们移通学子的荣幸。

郑教授先回顾了上节课所讲内容,随后便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从巴国之都到中央直辖的变迁。郑教授引经据典,向我们生动的讲述了重庆的历史。《华阳国志-志向》记载:“周慎王五年,秦取巴,执王以归。”“置巴郡,治江州。”隋文帝时,重庆为渝州。唐朝仍为渝州,以州统县。北宋时,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时,赵惇自诩双重喜庆,改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到重庆。重庆因此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亦是同盟远东战区指挥部所在地。直到抗战胜利,共八年零三个月。国民政府回迁南京后,仍宣布:重庆为永远的陪都。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由此开启了重庆发展的新篇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经历过战争的伤痛后,重庆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经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自此,重庆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重庆也经历过很多变迁。郑教授以时间为线,清晰明了的向我们介绍了重庆七次移民。当年,白虎巴人从鄂西清江流域迁徙江州,在重庆建立巴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迁“秦氏万家”入巴蜀;汉末,四川盆地周边高山地带的僚人“涌入盆地”。明末清初,重庆地区江津“人烟断绝”;大足“止逃存一、二姓人”;綦江县城荒废6年无人烟。为此,清王朝实施“湖广填四川”,共移民约1700万;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沦陷区涌入重庆100余万人;解放后,“大三线”建设,数以百计的国防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内迁重庆;三峡工程大移民,动态移民139万。与其他几次移民不同的是,这次的移民是将重庆人民迁移到别处。

重庆历史上还曾四筑渝城:张仪筑“仪城江州”;大都护李严又筑古城;南宋为抗蒙筑大兴城筑;明洪武四年再筑。郑教授说:“在明洪武四年筑成的古城,城门数量之多,排列之有序,在国内实属罕见。”有古籍这样描述:“环江为池,改筑石城”,“高十丈,周二千六百六十丈七尺,”“门十七,九开八闭,像九宫八卦。”

风风雨雨见证了重庆的成长,作为巴渝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都应学习并了解这段悠久的历史文化。

(名师课堂志愿者协会:覃丽华、汤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