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师选修课->课堂时录->正文

【名师选修课】郑敬东:精彩缤纷的巴渝文化

时间:2017年12月10日 22:12    来源:    作者:    阅读:

寒风阵阵,待寻暖光。11月23日晚七时,郑敬东老师在下里巴人开讲。上一次讲座中,郑老师向我们讲述了重庆由巴国之都到中央直辖的变迁。今天,郑老师所讲主题是—精彩缤纷的巴渝文化。

郑老师首先与我们深谈文化,文化是什么呢?郑老师引用罗威勒的话向我解释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态。我们想用文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的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文化捉摸不定,无所不在,古今中外的文人对文化的阐述不下百种。郑老师对这些阐述进行了概括,大致可以分为六种:把文化用来表示物质财富;把文化看成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等同于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习惯、规范、制度等;把文化看成文学艺术;把文化等同于教育;文化是物质、精神和财富的总和。马克思总结到:由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汇即是文化。

文化不仅仅是理论,也有实践。中国有酒文化之说,古代有很多关于酒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现代有倒酒的规矩:“歪门邪道,卑鄙下流,恶贯满盈,改邪归正”。喝酒还有几大境界:“境界一:轻言细语;境界二:豪言壮语;境界三:胡言乱语;境界四:不言不语。”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其为人类所创造,就像酒为人类所创造,随之诞生了酒文化一样。在人类之前也有许多文明,却形成不了文化,像恐龙文明等。创造的文化形态可以是抽象的,像理想、信念、伦理、道德,都是抽象的文化,但文化的反馈形态却是实质的,每个人的身上都体现着文化。

巴渝文化是随人类历史和社会变迁逐渐演变而来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分十分复杂的文化。巴渝地域的文化由巫文化发展衍生到民族文化,进一步衍生为巴国文化,随着巴国的灭亡最终衍生为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有考古文化、名人文化、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交通文化、城镇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红色与抗战文化和旅游文化。讲到红色抗战文化时,郑老师提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历史政治记载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她从二十几岁嫁人就开始带兵,直到七十几岁战死沙场。巾帼不让须眉,立下赫赫战功让人佩服不已。她的生平事迹和巴渝文化一样,精彩纷呈,让人震撼,更让人赞叹不已。

郑老师用各种各样的图片和故事引领我们进入那个精彩缤纷的巴渝文化。郑老师说:“文化是民族立足之本。”他希望我们年轻人尊重自己的文化,继承自己的文化。时间悄然而逝,同学们聚精会神,寒风依旧吹着,但无碍,我内心中充满激动与尊重。

(名师课堂办公室:刘宇天、覃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