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腹有论语,悟得人生智慧

时间:2021年04月20日 20:51    来源:    作者:    阅读:

古人云:“半部论语走天下”,孔子的思想早已穿越历史烟雨,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历经两千多年文化传承,流传到现在。4月16日晚7点,浙江外国语学院毛振华老师在缤果大剧院为同学们讲解《论语》中的人生智慧,领悟《论语》中的人生哲理。

课堂伊始,毛振华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们互动,问“仁”是怎样构成的?其中一位同学说:“从仁的含义上来讲,仁是两个人,两个人互相理解,互相关心,”。提到仁,毛老师列举孟母三迁的例子,讲到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教导同学们应该择仁书而读、择仁言而说,以此来获得仁。

谈及《论语》,从小我们便接触《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同时也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思想运用到生活之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等等。但有多少人真正去读过论语?又有多少人认为孔孟之道已经过时了呢?实际上,论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毛振华老师也从“仁、礼、中庸”等角度为同学们具体阐述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人生获得知识能力固然容易,实现人格完善却很困难。这要求人们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要明白所处的立场和环境,懂得换位思考,以宽容的心去关心他人。在学习既要中学会自省,也要有自讼精神。这也是毛振华老师从仁的角度阐述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孔子语:“执其两端,用其中”。那何为中庸之道?这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随后,毛老师从两层含义对中庸进行解释。第一层含义是指“中间”。老子云:惟上知与下愚不移。最有智慧的人和最愚笨的人不会发生转移、改变,而中庸就在这两者之间。第二层含义是指“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意思是当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当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要适中且有节度,则可以称之为“和”。因此毛老师提醒同学们,要知“度”,要懂得“止”。知道一件事情处理的的合适程度是什么?明白要适可而止?这就是一门人生智慧和哲理。

钱穆先生所言:“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在这信息不断更迭的时代,人们内心经常处于浮躁的状态,难以平静心态用心思考。其实人生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论语》,提升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素养,同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论语》之所以能研学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着很多人生哲理和道德品质,而这些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和行为。

腹有《论语》德自修,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在当代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应该将《论语》束之高阁,而应该提倡多读《论语》,去学习《论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人生智慧。

 

  

(名师课堂办公室:李小山 杨欣玥 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