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马海泉:科教耦合形态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18年09月15日 00:58    来源:    作者:    阅读: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芦花飞白,葡萄泛金。九月十三日迎来了本学期第一节名家大讲坛,下里巴人的会场里,马海泉教授用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移通学子们,了解到的不止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科教耦合形态的发展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马教授以当代大学课堂的弊端为出发点,从专业的学非所用、社会工作与专业学习的毫无关联,以及课程的更新缓慢,技术改革与时代变革的脱节,再到课程安排单一死板等一系列问题,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对未来大学教育的进步方向与美好期望。并由此对当代大学进行了定义:科学研究支撑和引领的高等教育。他指出教育体制没有先进和落后,我们教育的落后在于我们思想理念的落后,思想的进步是大学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的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主,创新对知识的运用,对当代科技的创新性运用,才能培育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培育创新意识首先要有对未来的憧憬,而创新的源动力正是我们每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马教授指出“玩”是很好的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在“玩”中我们能激发出更多的兴趣,更好的去思考去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但是他同样指出,我们不能“玩”物丧志,学会知足常乐,才是“玩”应有的态度。


“大学生可以不读书,但这并没有意味着大学生可以不学习。”交流也是我们最好的学习。马教授指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真正的教学是在讨论中学习知识,是通过学生的问题,老师的回答,让师生双方都形成在学术理解上的提升,并在讨论中提炼中心的思想,让大学成为新思想的发源地,成为国家发展真正的基石。

耦合本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等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但马教授将它运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即是一种思想的创新和知识的延伸运用,又对何为人文社科的耦合进行了定义:1.两个系统的独立。2.互相的关联。3.共同的关联要素。老师通过教育和科研两个系统的耦合,从新中国成立初各自的独立到当今社会的进一步耦合,表达出耦合这一概念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十八大在会议上讲到五大创新,技术,知识,区域,国防,服务业的创新,而马教授对这五大创新阐述出了自己的见解:1.社会创新。在当代社会创新不再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应是人人参与的一种方式,做到大众创新,让劳动者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2.创新技术。企业在创新中是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发展壮大,我们国家的技术也会随之增强。3.知识创新。马教授指出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的汇聚、传承、创造,应用。美国之所以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众多高水平的大学在支撑着国家发展。而大学正是一个提供知识创新,一个充满智慧源泉的地方,它能有机地将社会和家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国家繁荣富强,蕴藏深厚的智慧土壤。4.文化创新。马教授讲到文化其实是规矩、制度、历史的传承,和价值观的体现。科技作为当下的第一生产力,福利着当今社会,也在不断地破坏着社会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而创新文化正是要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建立适应当今社会的秩序,实现“生产+教育”的融合。

 


在这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交流中,马海泉教授为我们一点点的阐述了他对于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思考方向,和对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变现今的问题,做出了简单的回答。而大学生是否有着创新意识,成为了未来改变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当创新逐步渗透进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如老师所讲的那样:先适应这样的改变和发展,不能原地的踏步,也不要背向而驰,学会做个有自我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名师课堂办公室:付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