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家大讲坛->课堂时录->正文

【名家大讲坛】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时间:2018年05月11日 09:49    来源:    作者:    阅读: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说:“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古语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如果说法律是人们的底线,那么道德就是人们思想的高杆。五月九日晚七点,我校有幸邀请到了著名心理学教授王晓钧做客下里巴人剧场,开展《中国人的道德:历史与现实》主题讲座。

  说明: C:\Users\ld\Desktop\官网格式【文化移通】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图1.JPG

王晓钧是深圳大学心理学教授,历任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深圳大学心理社会学院副院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及广东省重点项目6项,深圳市项目12项。学术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图书奖,全国优课联盟品牌课程奖等。

王晓均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道德的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是:中国文化中“道德”的含义。“道德二字我们应该分开看,所谓‘道’,指的是规律”。老子曾经说过:“道可道,非常道”,是指“道”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唯一门径。比如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做人修己之道。“所谓’德’,指的是顺应规律行事。比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天道酬勤,君子之德。”而它们合在一起呢,也就是道德,又有三个含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合乎道德的;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所以道是方向,德是修养和行为。道贵在感悟,德于内贵在培养,于外贵在修为。人无道则缺乏生命方向,人无德则举止无形。

  说明: C:\Users\ld\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图2.jpg

王教授提到《书经》和《洪范》中记载了中国民间追求幸福的标准,“五福”即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尚书》中记载的五福则是: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王教授说:“好德,指的是用德的标准行为,且宅心仁厚,乐善好施。 ”好德的本质是利他,并在此基础上“惠己”,好德中的“好”,指的是“追求”,“德”即是“得”也,此乃追求道德的本质动机因素。

第二是:德的人格基础。王教授讲到:儒家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三条是人格修行。 社会公认的、排在前五位的男性优秀性格:有责任感、有上进心、宽容风趣、勤奋刻苦、好善利他。社会公认的、排在前五位的男性不良性格:无责任感、无上进心、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懒惰无趣。总结一点就是现如今的男生应该有责任有担当、思想积极向上、勇往奋斗。这就是历史与现实。

  说明: C:\Users\ld\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图3.jpg

对于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问题,教授有自己的看法:国人主流价值观居无定所,破的彻底、立的不足,矛盾层出,无恒定价值取向。国人在文化信仰上无所适从,其中一个惨痛的代价就是社会主流信仰失缺,我称之为“价值观分裂综合症”。人们常常被金钱和欲望吸引,甚至信仰金钱,甘为欲望的奴隶。

“好德”教育要讲尺度:接地气乃要务,太高的要求,将以损失教育功能作为代价。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庸讲:“不过为中,不以为庸”,这都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能使我们在道德与法律的空间中,获得既有社会价值,也有“五福”临门的幸福生活。

  说明: C:\Users\ld\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图4.jpg

(名师课堂办公室:冉妮)